年份
|
Paper名稱
|
目的/內容
|
老師們的回饋/討論
|
一、2018
|
Online instructional anatomy videos:
Student usage, self‐efficacy, and performance in upper limb regional anatomy
assessment
*OPT
|
1.
目的:探討supplemental
instructional videos與student self-efficacy
and/ or learning之間的關係
2.
建議:
(1)
讓影片成為interactive
tutorials,還能提供feedback
(2)
發展students’
self-evaluation
|
請進一步了解實際施行方式。
|
二、2013
|
Equivalence of students' scores on timed
and untimed anatomy practical examinations
*PT
|
此研究表示限時(40 題,每題1分鐘)與不限時(40分鐘內自由回答)的跑台方式與學生成績無關*題目為選擇題
|
(可說服學生不限時不會比較好:P)
|
三、1992
|
Anatomy of the upper limb: a partnership
in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OT
|
1.
目的:了解學伴制度對於學生的自信心影響為何,以及對於讓學生記得上肢解剖理論以應用於臨床是否有助益
2.
於學期初知道受評的內容
3.
每人找一個學習夥伴,與他練習口試與受評內容
|
年代較久遠了,然亦請進一步了解實際施行方式。
|
2018年9月28日 星期五
2018.09.25 -09.28 研究助理-文獻閱讀 W25
略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021.09.13-09.18
9/13( 一 ) 自己的研究 請教士捷學長 *3 (文獻搜尋、回顧、寫作方向) 其他 確認柔潔與劭彤將檔案交與宜瑄、宜瑄完成清點與校對 協助派發劭彤資料
-
預習了,就會期待上課的時候講到難的,不愧對我花時間預習的內容。 就像好好寫了作業,會期待收到回饋/期待被肯定/從建議裡學到新的/突破自己。因為已經做到力所能及了,再有建議,都是自己沒能想到的進步方向,那種心情是開心的。 以前寫日記、心得的時候也常常期待看到回饋呢...
-
暑假過了一半,執行完的任務變多,有的時候開始會忘記結論、不好管理手邊的有多少事項了。 渾沌、放鬆、耍廢的階段也已經很夠了,最近載了一個 App ,睡眠時間變規律了,感覺心情也輕鬆了起來,更有餘裕面對一切的感覺,趕緊趁勢來重拾紀錄的習慣,希望接下來可以把任務管理得更好。 ...
-
時間 主題 交辦事項 完成事項 / 目前進度 2018.12.10 │ 2018.12.14 溝通技巧 準備「專業人員溝通能力之評估」之演講簡報 - 待新增常見問題的好例子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