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5日 星期五

2018.05.21-05.25 研究助理-任務進度 W7



時間
交辦事項
完成度
目前進度
2018.05.21
2018.05.25
文獻回顧,整理溝通技巧資訊(如何評量/言行指標/層面或向度)
N/A
本週閱讀1篇文獻
用收集到的向度與項目,對溝通技巧進行分類
N/A

文獻導讀報告2
80%
PPT剩一小部分
申請識別證(紅卡)
99%
完成所有手續,待審核與發證
副木課
第一週結束
           紀錄本週討論內容
           確認下週拍攝重點
           準備器材中
           NG tube技術評估方式
中風病人SDM收案

下週二觀摩首次收案
下週三幫忙收案

下週預計進度
1.         第二次文獻導讀報告
2.         副木課第二次錄影與討論
3.         SDM收案
4.         繼續閱讀文獻、統整、分類

2018.05.21-05.25 研究助理-文獻閱讀 W7



精讀:
1.         Two-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he MAAS-Global rating list for consultation skills of doctors (2012)

2018.05.21-05.25 研究助理-心得與困難 W7


一、藍圖

5/20參加了新北市公會主辦的「OT TALK---OT愛分享」,聽到許多OT的「斜槓人生」。

挺精彩的,有Youtuber、作家、粉專經營者、企業家,大家努力地在做為一個OT之餘,發揮自己的其他興趣,試圖將這些興趣轉換成專業,讓自己有不同的出路和收入來源。

除了覺得有意思,偶爾從某些講者的分享中,又能意識到一些,對現狀的無奈。

當然,對自己其他興趣的追求、想推廣專業、對OT的認同感應屬這些講師們選擇斜槓/斜槓的內容與OT相關的重要因素,然而,在這些理想的原因之餘,大眾對OT的不理解、從OT工作中沒能獲得的成就感與相對應的薪資等要素,似乎也是這些選擇的背後不可忽視的原因。

也許終究是長大了些,切身地站在職涯選擇的路口處思考過出路、想像過未來;也或許是認識的人多了、聽的演講多了;我慶幸自己越來越能在講師說的內容裡,檢視出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哪些要抱持懷疑(也逐漸確認哪些特質是自己欣賞的,比如腳踏實地、open-minded、尊重別人的選擇)。

我想如果是大學時期的自己,聽到這些分享時感受到的,可能是「出路多元性」帶來的希望;而現在的我,除了看到多元性,可以更多地去思考更長遠的發展性,思考什麼樣的環境是自己想待的、什麼樣的事是自己想做的、什麼樣的日子是自己想過的。

然後綜合自己現階段的性格和價值觀,暫時幫自己做出一個相對更好的選擇。

總地來說,我覺得星期日的工作坊得到的幾樣收穫是:
(1)   對自己的生活安排更有想法
(2)   看到一群認真過生活的人們如何追尋自己嚮往的日常
(3)   「人生很長、世界很大,何必把所有的人生都奉獻給OT?」---施杏如職能治療師
(4)   來好好把四月買的書看完吧
(5)   幫毓翎學姊找到了她嚮往的小兒在宅療育工作機會

多幸運,隔天又有學長姊的分享會。

5/21老師請即將到澳洲工作的學長姐們,分享了一路以來至博班畢業的心路歷程,以及往後的人生規劃。

過去和學長姐們聊天時就稍微能感受到,今天更是覺得,自己對研究所的想像一直都太粗淺了。

過去聽到在研究所過得很痛苦、不知道自己的碩論有什麼用途、覺得研究就像是美麗的泡泡的朋友們,或許也是,對研究所抱有過高/不合理的期待了。

能有這樣的心得,也要感謝大二時參與的大專生計畫,當時老師也是努力幫我們建立正確的期待。「有多少時間、學多少東西、學什麼重點」,在與研究接觸的不同階段,我想這些核心的問題都是我需要不斷提醒自己的。

可能之前聽了別的學長姐回系上分享的例子也有些收穫,感到自己逐漸對研究人員各階段的能力養成、學習的重點、往後的發展空間有了更多的了解。

覺得自己如果踏上這條路,有利的幾項特質可能是:
1.謙遜:
願意改進
較少衝突

2.興趣廣,連結性高,喜歡把聽聞到的互相連結、試著學以致用
和在臨床努力的同學們保持友好和聯絡,藉由相互討論,試圖消弭一些些臨床和學術之間的隔閡

3.耐心、樂觀(理想性)、喜歡進步與學習、願意改進,有興趣或覺得重要就會努力做好

4.負責任、自我要求高:
這也是我對踏入臨床感到猶疑的原因之一,聽到上工後立刻被要求用不熟悉的評估工具評估沒看過的病人種類的同學,或是突然要做一個沒聽過的副木的情況,雖然想想這可能是必經的階段,勢必要摸索、磨練,慢慢養成這些經驗,但我真的對這樣沒把握的事感到心虛、容易檢討自己的性格又可能讓我在執業的過程中不斷自我懷疑,又苦無心力和對象可以討教、繼續進步,並明確的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相較之下,現階段做研究對我而言,似乎是我的性格能得到較好發揮的地方。

弱點可能會是:

1.效率:
沒有像學姊或Ivy一樣縝密的時間管理能力,不能很好地安排某項任務需要多少時間去做(一部分也是基於處女座的龜毛,可能時常覺得還未完成、還有可以改的地方)。

2.扶持:
就像學長姐說的,我覺得他們可以有今天的學習成果,兩個人的相互扶持、切磋,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六年的漫漫長路中,可以有人跟自己一起走,會是多麼強大的力量啊!我不知道屆時研究室裡的夥伴們是誰,大家是不是也可以成為彼此進步的力量。希望可以呀。

而且看到能申請的獎學金實例,讓人對於經濟上的疑慮稍稍減輕了些,至少有個努力的方向,會努力想讓自己夠優秀,讓高層願意花錢投資自己。

*「要夢想和願景,這裡絕對都有的。」

*恰好也有抱持不同意見的學長姊在,可以聽不同人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覺得也不錯。



二、副木課

是本週的新任務,第一次拍攝與討論。處在摸索期,花了比較多時間,但過程挺好玩的。:)

拍攝期間一邊思考著該如何分析這堂課、拍攝的重點、同學們可能的困難,然後相應地做一些拍攝上的調整、決定課後直接問問學弟妹感到的困難和旁觀者看到的一不一樣......喜歡這種逐漸在過程中透過觀察,整理出一點想法和條理,然後實行的感覺。

很特別地發現,部分學弟妹覺得的困難點和我觀察到的不盡相同,果真旁觀和當局者關注的重點差異甚遠哪。

和兩位老師的討論也很有趣,同樣是在茫茫的思路中慢慢理出一點頭緒和可能性。能看到老師們會如何用結構化的方法來檢視問題,如何把龐雜的資訊聚焦,然後不忘本心,活用收集到的資料,思考怎樣能提升學習與教學的效率。身為學生與助理,感到自己過去和現在對生活的觀察與體會,都派上了一點點用場,能夠在腦海中調閱這些經驗,適時的拋出來,造成一點點火花,也令人開心。

覺得這些過程裡不乏OT的哲學:以前是分析活動和病人,現在是分析課堂和學弟妹;以前是治療性的使用自己,現在也使用自己的各種經驗。(究竟這是四年來的潛移默化,造成OT精神的根深蒂固?還是OT精神本來就無處不在,只是其他專業的人不一定會強調這些現象?還是以上皆是呢?)

希望之後也能持續在工作和學習中找到樂趣!


P.S.十二萬分佩服黃老師能連續站著講四個多小時的課(中間都沒有下課),我光是拿手機站著拍,不需要講話,就覺得累了,真是缺乏鍛鍊……

2018年5月18日 星期五

2018.05.14-05.18 研究助理-任務進度 W6

時間
交辦事項
完成度
目前進度
2018.05.14
2018.05.18
文獻回顧,整理溝通技巧資訊(如何評量/言行指標/層面或向度)
N/A
本週閱讀MAAS-Global手冊與3篇文獻
用收集到的向度與項目,對溝通技巧進行分類
N/A
本週以MAAS-Global為基本分類準則,做出第二版的分類
文獻導讀報告2
20%
閱讀了與MAAS-Global相關的3篇文獻,討論了其中2篇,正在讀第3
申請識別證(紅卡)
95%
已送交文件,待補上識別證影本
下週副木課錄影
5%
已和小玲老師索取參考資料、討論錄影方式


下週預計進度
1.         準備第二次文獻導讀報告
2.         副木課錄影
3.         繼續閱讀文獻、統整、分類

2018.05.14-05.18 研究助理-文獻閱讀 W6



精讀:
1.         MAAS-Global Manual (Maastricht History-taking and Advice Scoring list consisting of global items) (2000)
2.         True communication skills assessment in interdepartmental OSCE stations: Standard setting using the MAAS-Global and EduG (2018)
à先把統計方法當作專有名詞,讀他們的作用就好
à老師讀Paper的重點:目的、方法、結果(客觀)
à抓重點、抓重點、抓重點,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à看得大致懂,但會有一點點不知道為什麼他要做這個的感覺
3.         Intercultural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in daily outpatient care: relevant communication skills (2016)
4.         Two-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he MAAS-Global rating list for consultation skills of doctors (2012)

2018.05.14-05.18 研究助理-心得與困難 W6


是思緒起起伏伏、內心小混亂後又更明朗些的一個禮拜。(所以心得也寫得有點亂......)

1.關於後路。

煩惱的時候突然想起了在芬蘭遇到的人們。
跟我差不多同歲,嫁到芬蘭的小提琴手;
打算就此在那兒工作生活的旅行社姐姐;
來台灣教過英文,也不確定自己最後會住在哪座城市的日芬混血大叔;
想起各色各樣的外國朋友們。

突然覺得自己在不知不覺間,視野又變小了、心又變窄了、乃至煩惱又變大了。
總會養得活自己的呀,究竟在害怕什麼呢。

這週有三次和B02的人們聊天的機會。
大家經歷過風風雨雨的面試、找工作,都逐漸摸出各自的道路了。

多虧了阿旻,讓我對臨床多了點不同的想像,也更懂面試了些。
「醫院不會停滯不前。」本來對大醫院工作一點興趣也沒有的阿旻,逐漸在面試中感受到醫院和診所發展方向上的差異,也找到了地區教學醫院的工作。擴院、研究、病歷紀錄方法、生理小兒分科、再進修、和主管的討論空間……工作剛滿一週的阿旻,看到了很多過去在實習站看不見的工作內容和可能性,對工作也是喜歡的。

莊同樣在做研究助理,薪水大概是02現階段最高者,是專門研發外骨骼的科技公司,聽來是很酷又具技術專業的團隊;Danny終於熬到了加薪和「台灣區負責人」的位置,聽起來他喜歡自己工作的彈性,也喜歡老闆的願景;長庚職代二人組也要上任了、澎湖的政和在衛生所工作、新加坡的政和準備要啟程、郭偶爾會跟草東一起喝酒、曾也進了啟端、愛玉說不定會出國念書、晨硯要結婚了……

每個人拿著自己的劇本繼續過活、世界不停運轉著。

「一生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偶爾會想起這句話。前幾天對迷惘感到厭煩,多想果決地說「我就要做這件事!」而且各式各樣的緣故又開始晚睡晚起了,健檢結果出現了紅字,讓人想乾脆暫停思考,先好好用心健康地過生活。

所幸想得很累,還是有想出些頭緒,做好些決定的。

02聊天以外,下班後也和學長姊小聊了會兒天。

第一次聽到人坦白地說「臨床和學術間的距離,某種程度上是必然」,其解釋現在聽來,竟令人感到有些釋懷,知道癥結在哪,總感覺離解答近些。此外,也認識了對讀研究所應抱有的期待、學系發展的歷史、人們如何付出自己的時間來換得如今的成果、其餘的人們又在什麼樣的脈絡下,給予這些成果評價。

在這個懵懵懂懂的過渡期,我陸續從不同人的口中,認識更多的世界。

學姊說:「你不一定要喜歡,你也有可能會越做越喜歡,但至少要不討厭,不討厭你才會去動手做。」

總之我現階段將自己的個性、能力、和環境做綜合的考量後,覺得念兩年碩士是值得的投資。雖然也考慮過轉念不同領域/國家的碩士,但不是熟悉的學校和老師,要重新打探老師的脾性、是否會用心教學生、研究的領域為何,著實是件不容易又有風險的事;而出國投注的花費又更大,能學到多少,有多少回報,又是新的煩惱,或可在碩班的時候用獎學金申請交換,就能用較少的花費來做到研究所的文化交流了。至於碩士之後的打算,就先且戰且走,看看自己在碩士班的能耐和興趣來決定了吧。


BTW 聊著聊著,「難怪有道:『自古文人多相輕。』」是我的另一個感想。

2.副木課的錄影。

又和小玲老師討論了一次,在第二次討論前,我似乎沒有很好地意識到學生的權益這件事。

讀了很多同理心也當過學生,但這種牽涉個人權益的問題我還是常常沒能快速意識到呢。

的確從以前班上就有些同學極度討厭被拍,更遑論錄影,這種情況下學生很容易就變成不能自在上課,又不能反對(不上課就學不到東西)的易受傷害族群了。

此外,如果想了解學生學習時遇到的問題,的確從第三者的觀點來看可能會有不同的觀點,但或許「直接問學生」,開個會互相討論問題,或匿名收取建議,會是更快速直接的辦法也不一定?

總之既然是試驗性質,只好先看下週大家的反應如何、我們能從中觀察到什麼了。

2018年5月11日 星期五

2018.05.07-05.11 研究助理-任務進度



時間
交辦事項
完成度
目前進度
2018.05.07
2018.05.11
文獻回顧,整理溝通技巧資訊(如何評量/言行指標/層面或向度)
N/A
本週閱讀1篇文獻與MAAS-Global手冊
用收集到的向度與項目,對溝通技巧進行分類
N/A
即將統整好MAAS-Global一般性溝通技巧的部分
健康檢查
100%
等待結果與領取
申請識別證(紅卡)
95%
已送交文件,待補上識別證影本
文獻導讀報告
100%


下週預計進度
1.         完成MASS-Global分類之中文統整
2.         繼續閱讀文獻
3.         找下次文獻導讀報告的Paper

2021.09.13-09.18

  9/13( 一 ) 自己的研究 請教士捷學長 *3 (文獻搜尋、回顧、寫作方向) 其他 確認柔潔與劭彤將檔案交與宜瑄、宜瑄完成清點與校對 協助派發劭彤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