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次用近乎一週的時間準備一份文獻報告,看得比先前深入不少。
2.
可能是逐漸懂得多了些,也可能是實際參訪了啟端,在那樣的環境下重新思考了自己的未來,第一次很認真地思考投身學術這件事。
覺得應該來優劣勢分析一下。
現在,繼續念書對我而言的幾項 吸引力 是:
- 工作可以慢工出細活,比較不受時間所迫,能慢慢把我想學、想做的事情做好。
- 是個喜歡學習和自我精進,又有點貪心的人,對什麼都感興趣,小兒、AI、國際間的交流……感覺留在學校這樣的環境裡,最能夠持續學習,接觸新知。
- 本來就希望有機會能繼續進修,但如果投身工作了,我懷疑自己會有那種動力,一邊工作一邊準備、最後放下手上的工作繼續念書。
那時念書的動力會是什麼呢?能有多強烈呢?會強烈到讓我在工作完疲憊地下班後還有心力準備考試嗎?
如果沒有先像亞彤學姊那樣,很明確地想好在工作一年後申請出國,似乎就會這麼一直工作下去了。
然後也許就像爸爸說的,等人追,等結婚,忙著過生活了。
「學習是最好的投資」、「教育是唯一的翻身機會」在認識了更多人、聽了更多故事的現在,我已經知道受教育到一定程度後,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其實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但也許是我的想像力仍然有限吧,也可能是老師的苦口婆心,讓他口中的那條路變得特別顯見。
讓我想著,在諸多不同的方法中,投身學術說不定是以我的個性、能力、和背景所能追求到較好的結果的事了。
想要找機會和最近又回鍋念博士的范范聊聊,特別范范念的是統計,又更想讓我知道她對統計和研究的想法。
劣勢 :
- 覺得沒有經過臨床工作的洗禮就繼續走學術,恐有與臨床脫鉤的疑慮。
不過我查了查系上、乃至不同學校老師的學經歷,其實畢業後直接繼續念書的老師們也不在少數呢。
此外這個問題或者還有一種解法,就是在讀書的時候也找兼職,只是時間和體力的安排要更努力就是了。
- 需要再度過好多年沒什麼收入的日子。
老師是保證了不會讓我餓死……想想其實再兼個家教的話應該也能過得去,但同樣就是看自己的能力、體力與時間安排的問題了。
- 不確定自己有沒有那個能耐、到底喜不喜歡。
其實讀到寫的好的論文的時候總是讓人開心的,這點在我大二做大專生計畫的時候就發現了,只是讀的過程很辛苦,很花費時間。
老師的說法是這些基本能力的養成本來就要耗費許多時間,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嗯……雖然對學習微積分時感到的困難還記憶猶新,但態度的確是我比較有信心的一項特質,或可看我這幾個月當助理累積下來的能力是否有些許進步吧。
3.
很喜歡學以致用的感覺,但實習的時候似乎感到有點困難。究竟是我當時不夠認真,沒能在回家後翻更多書;還是書上重點與臨床狀況給我的落差感太大;亦或是我不夠有天賦和自信,已經有點搞不清楚了。
如果學習的時候,資訊是更系統性的,就像薛老師主編的那套臨床用書一樣,學生可以明確地知道,有哪些是基本該學的,我學到什麼了,實習的時候,還可以回過頭來翻閱,是不是會容易一些呢。
一直覺得大學的教材好零散,是想考驗大學生自己整理的能力嗎?但大學除了念書,還有各式各樣不同的活動都在同時進行著,實在有點難每次都好好的 做出完整的筆記呀。
如果像高中一樣有系統的教材,一定容易多了。 (還是說其實原文書非常有系統,只是讀起來太吃力了所以被我略過了……)
離題了,這心得和研究助理的工作比較無關,但算是我實習完仍然對臨床獨立作業感到緊張的小原因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