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4日 星期五

2018.09.10-09.14 研究助理-心得與困難 W23


 聊天、聚餐、收穫 
開學了,新人新氣象,面對新的團隊,老師也藉由課程和聚餐等方式重申評估工具研究的價值。

謝謝老師請大家吃飯聊天,聚餐中有幾個收穫是我特別喜歡的,紀錄於此:

1.   關於弱點與進步的機會
譽謙說,其實隨著年紀增長,尤其出了學校後,就很少有人會直言你的弱點了。為了氣氛和諧,大家即使看出了你的不足,也只會放在心中。你改不改過、進不進步,都不是他人關心的。所以他很珍惜現在這樣成長的機會。(讓我想到了國王的新衣)

沛綺也說,她以前要跟老師討論前總是很緊張,現在,反而期待起每個禮拜的討論時間,因為那是她少數可以直接看見自己的弱點、看清自己卡在哪裡的機會。

2.   大家正在忙的主題
聽到大家在忙的主題,很多都讓我覺得很有趣很重要。除了我目前花比較多時間的溝通技巧和SDM(與SDM共處了這麼久,總算沒有像之前一樣分類到頭疼了,真是萬幸),OSCEPDA都讓我覺得很有意思,同時很高興自己在這個時間點來到團隊!

 英文課 
回歸來到TED must watch系列,本週看的是這部影片:Your body language may shape who you are

這次看得時候很認真地嘗試把內容連串起來、在腦袋裡想像出講者的講稿架構,結果被Lynn說她很意外我記得了這麼多內容(她說是她的話應該會更統整、整精簡些),well,雖過猶不及,但我想應該也算有所進步。

記得了內容還講不順的時候,就很明確感到是詞彙提取不順和語序的問題了。

內容的部分,我覺得是很酷的研究,剛好也跟溝通技巧有關,從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想出實驗設計加以驗證,到後面的思考應用性、想出另一個實驗來驗證應用性,都讓我覺得很有趣,就像是Lynn說的,看完會覺得「我也想做這樣的研究者」,但Lynn同時也說,她覺得這樣的效果來自講者高超的說故事技巧和最後個人經驗的例子”If I only read her paper, I’m sure I’ll be bored.”

另外,覺得Lynn的腦波真的很強,很有自己的觀點,即使在聽完這樣戲劇張力和內容都相當充分的演講後,還是能冷靜的分析出「我覺得她的結論其實很像老生常談的slogan,而且我其實一直不太懂所謂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對我而言不需要Fake,這不就是一種經驗累積的過程而已嗎?所以我更喜歡”Don’t mind if you fail.””Just try it.”

我的話則是一貫地容易發覺優點、思考可以派上用場的地方。

 絮絮叨叨 
最近打部落格的心得部分時,偶會感到自己絮絮叨叨,比如在翻轉教學的回覆上,不像其他人一樣回得簡單明瞭,又如很多心得與困難都打得落落長。但因為打字的過程中有助於梳理我的思緒,就還是保留了這些絮絮叨叨,並嘗試利用分類把各段的重點標示出來,我想,就像分類溝通技巧一樣,精簡比完備更容易些,所以或許嘮叨是我進步到能精簡說出想法的一個必經過程吧。

繼續Enjoy打部落格的樂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1.09.13-09.18

  9/13( 一 ) 自己的研究 請教士捷學長 *3 (文獻搜尋、回顧、寫作方向) 其他 確認柔潔與劭彤將檔案交與宜瑄、宜瑄完成清點與校對 協助派發劭彤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