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l consistency/ Internal reliability 
(Cronbach’s alpha)
一、內在一致性之意涵
內在一致性為常見的信度指標之一,代表評估工具所有項目之同質性。
題項間同質性高時,評估結果較穩定,信度較佳。
(概念:用多一點類似的題目來測,結果較穩定)
二、概念釐清:內在一致性 v.s. 單向度
Q: Cronbach’s alpha 係數可代表單向度、或其他效度嗎?
A: 不可以。
•內在一致性為信度(題目的同質性/結果的穩定性)
•單向度為效度(測到某一特定想測的概念)
三、內在一致性之價值
Q: Cronbach’s alpha 數值或internal consistency 可提供那些實用價值?
A:
1.       
判別評估結果/總分的信度(穩定程度)
2.       
協助篩選題目
(1)      
研究目的(是否需刪題?OR 只是驗證別人?)
(2)      
題目多寡(題目多,才有此困擾/從題庫挑)
(3)      
刪題有不同的方法,此為其中一種依據
* 總體而言,實用價值有限
四、內在一致性之檢驗方式
計算 各題分數間之相關 & 各題分數與總分之相關。
只需一次的評估結果即可驗證。
五、內在一致性之研究設計
1. 折半法  
(Split-half methods) 
 | 
  
l   將量表施測於一組人 
l   將量表隨機拆成兩半 
ex.前後折半、奇偶折半 
l   求這兩半量表總分的相關 
 | 
 
2. 內部一致性法  
(internal consistency methods) 
 | 
  
l   將量表施測於一組人 
l   計算內部一致性係數 
 | 
 
六、內在一致性之樣本考量
測量的特質 
 | 
  
是否容易有天花板/地板效應à高估 
BADL 
 | 
 
樣本特性 
 | 
  
應有能力上的區別,否則易高估 
能力太好OPD 
能力太差臥床 
 | 
 
理想樣本數 
(以上都確認好,才看這個) 
 | 
  
≧ 50人 (Javali,
  Gudaganavar, & Raj, 2011) 
≧ 200人(Peterson,
  1994) 
≧ 300人(Nunnally,
  & Bernstein, 1994)  
≧ 400人 (Charter,
  1999) 
 | 
 
七、內在一致性之統計指標與數值意義
Cronbach’s alpha(連續尺度)*常用
Kuder-Richardson 20 statistic(非連續尺度)
Q1: Cronbach’s alpha 的判斷指標 0.7 and 0.9 for group and individual comparison, respectively.
這意義為何?
A:
> 0.7 為良好,可用於群體分數的比較(研究)
> 0.9 為優,可用於個別個案間分數的比較(臨床)
Q2: Alpha太高代表項目可能重複,why?
A: alpha值高,可能代表個別item間的相關性高-->可能重複
八、內在一致性之缺點
Q: Cronbach’s alpha 係數值大小主要受到那些因素影響?
除了:
1.         
item-item之間、item-total之間的關聯性
也易受下列因素影響:
2.         
題數(題數多,alpha 值大)*見下圖
3.         
題目難易分布(出現天花板或地板效應時,alpha 值大)
4.         
題目的向度(單向度則 alpha 值大)
且
5.         
單一次測量之誤差對其影響大
6.         
不適用於速度測驗→只有一數值 or 容易高估
九、Alpha 太高代表項目可能重複,why?
alpha值高--> item間的相關性/相似度高-->可能重複
2019.10.07心理計量課
2020.02.17與劭彤合作編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