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還記得一點點,寫下一點點備考建議(教訓),未來被問的時候也比較回答得出來。
甄試
面試時,針對文獻閱讀的提問能回答得詳細就盡量答,畢竟題目不多,如果都只答重點,就難以和別人的表現作區別了。
方法學筆試
1.一開始題目看不懂很正常,若有學長姐的擬答,則可迅速建立基本觀念。
2.再次重新把題目都看過,記得有哪些題型。
3.翻閱《步驟化研究指南》,從章節的安排建立對方法學知識的架構,接著快速瀏覽,把還不清楚的概念作釐清。(可以用標籤紙寫上題型做記號,方便再次複習)
*方法學有些分類目前仍眾說紛紜,查網路和看書的內容可能很不一樣,此時不用太緊張,建議找學長姐或老師釐清該觀念的重點。
*題目又可大致分成「資料分析」和「研究方法」兩部分;前者依老師所言,已稍微超出研究方法的範圍,故如果出現太難/刁鑽的題目,可先棄守。(但每年都還是會出現個幾題,故簡單的概念還是可以瞭解、準備一下)
收到成績單了,附上作為參考:
2019年3月16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021.09.13-09.18
9/13( 一 ) 自己的研究 請教士捷學長 *3 (文獻搜尋、回顧、寫作方向) 其他 確認柔潔與劭彤將檔案交與宜瑄、宜瑄完成清點與校對 協助派發劭彤資料
-
預習了,就會期待上課的時候講到難的,不愧對我花時間預習的內容。 就像好好寫了作業,會期待收到回饋/期待被肯定/從建議裡學到新的/突破自己。因為已經做到力所能及了,再有建議,都是自己沒能想到的進步方向,那種心情是開心的。 以前寫日記、心得的時候也常常期待看到回饋呢...
-
時間 主題 交辦事項 完成事項 / 目前進度 2018.12.10 │ 2018.12.14 溝通技巧 準備「專業人員溝通能力之評估」之演講簡報 - 待新增常見問題的好例子 ...
-
暑假過了一半,執行完的任務變多,有的時候開始會忘記結論、不好管理手邊的有多少事項了。 渾沌、放鬆、耍廢的階段也已經很夠了,最近載了一個 App ,睡眠時間變規律了,感覺心情也輕鬆了起來,更有餘裕面對一切的感覺,趕緊趁勢來重拾紀錄的習慣,希望接下來可以把任務管理得更好。 ...
great!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