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4日 星期五

2018.08.20-08.24 研究助理-心得與困難 W20


 英文課 
開始準備甄試的關係,本週在接獲怡靜學姊的面試建議後,決定利用英文課的時間,和Lynn一起練習一下速讀paper並用中文統整。

選到了一篇一直在待讀清單裡的The effect on reliability and sensitivity to level of training of combining analytic and holistic rating scales for assess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an internal medicine resident OSCE,這篇Paper 的研究方法和我之前看過的不太一樣,看到長長標題時腦中充滿問號,對OSCE不太有概念的Lynn也覺得這篇比較不好懂,所幸最後總結時,Lynn覺得我是有抓到重點的。

想練習是因為平常看Paper總覺得自己看得很慢,不時還會看到恍神,學姊說可能要控制在25分鐘內看完,讓我有點緊張。所幸今天嘗試後,發現若只大致看AbstractIntroductionDiscussionConclusion等部分來抓重點做結論的話還是可以的。只是覺得這篇Paper的內容對我而言沒那麼有趣,讀完了重點,好像就沒那麼多動力繼續鑽研內容了……

 懷疑 
每次讀到覺得寫得好(好讀易懂,可以從中得到新觀點)、應用性高、也被多次引用的論文,又開始感到懷疑。

也許是我還不夠有批判力,但與此同時,也覺得大家批判來批判去,何處是終點呢?最終目的是應用的話,若已經有人做的不錯,那我們為什麼要把力氣花在做出另一個別人也只覺得不錯的東西上呢?

批判能力甚為重要,也是我在大學修課的過程裡面一直希望能有所增長的;若把批判能力分為「看見不足」和「欣賞長處」兩部分,總覺得為了要發展評估工具,我們現在比較常做的是前者。

關於後者,找到、欣賞別人的優點是我一直以來還算擅長,也慶幸自己擁有的一個技能。這項技能在臨床上用來發現孩子和家長的優點、又或是平時和朋友之間的相處,都蠻實用的,但用在目前的任務裡就變成容易被說服了。

也因此感到有點心累,有種謝老師和論文的作者輪番要說服我,但我現在才疏學淺,只好先接受老師意見的感覺。

讓我好想了解更多人的意見。

上研究所的初衷之一,是像張彧老師或芬蘭的音樂教育老師那樣,可以推動一些自己覺得重要的議題。我相當認同謝老師說的:「研究人員比臨床工作者有更多的時間思考、解決困難但重要的問題」,也覺得以自己的個性若要推動或改變什麼,從學術的方面下手或許比較可行(在臨床的話我應該很容易就陷在每天的上班下班中,要花額外的力氣做改變的閾值實在太高了,也不一定有好方法),不過現在謝老師的研究領域離推廣似乎稍微比較遠,讓我好想見識其他人的作法呀。

老師的解釋是因為現在臨床的工具太缺乏了,我們做出來的工具概念又較新,所以才被使用,因此解決的方法是補上更多更好的評估工具。
但若真是如此,每補上一個,不該趕緊被拿去用嗎?不然要等到什麼時機,這些工具才被好好的使用呢?
如果概念太新了和臨床差距過大,那解法除了補上評估工具,補上概念似乎也是相當重要的點?

啊啊,該再找學長姐談談了,或許談完就會有新的想法了。

 競爭力 
週五和老師與學姐開會,老師提到了要學長姐們去參加AOTA,說除了是一種「秀出實力」的方式,更是應徵教職的好機會。

老師再次分析了世界上,尤其是美國,目前學術界的現況,說明學長姐們在熬過艱難的博班訓練後擁有的機會。

其中USCNYU等學校的名字也被提起了,這些很多同學和學長姐們奮力拚搏申請的學校,以一種我從來沒有肖想過的方式,出現在了老師認為可能的生涯發展中。

老師說他不甚喜歡USC的校風,所以也才希望學姊們進駐,緩慢的造成影響,聽得我實在覺得很酷,有種武林高僧訓練完弟子,要弟子下山去佈道行義的感覺。(也有點像神奇寶貝訓練家要派愛將去佔領道館)

很期待未來看到學長姐們的發展,自己也要多努力了。

 心虛 
討論中,老師臨時想到了最近收到的資料分析結果,並分享予我們。

又是個OT和病人對進步的感受與實際評估出來的結果不具相關性的例子。聽多了這樣的例子,最近又認識新朋友,在和對方介紹OT的時候都稍微感到無力,把大二背的杜鵑花節宣傳文拿出來講已經覺得不甚合適了,而若單談OT的哲學,被問到做法的話又覺得心虛。不知道學姊說的「學理不足」的部分慢慢補充起來以後,未來是不是又能夠更有信心的介紹這門專業了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1.09.13-09.18

  9/13( 一 ) 自己的研究 請教士捷學長 *3 (文獻搜尋、回顧、寫作方向) 其他 確認柔潔與劭彤將檔案交與宜瑄、宜瑄完成清點與校對 協助派發劭彤資料